藏书架 登录注册
梦幻界之妖艳江湖 > 梦幻界之妖艳江湖最新目录

第○○六章 皇帝也是上班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大婚过后,照样要上朝,我把这称为上班。

虽然我是皇上,依然是个上班族,只是在为百姓打工而已。

八点半上早朝,如果有重大事情,可能会一直商议到晚上。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中秋、除夕,是法定假期,普天同庆,我也可以放松一下。至于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不可能放假的。什么?双休!原来你还没睡醒啊。

什么有事准奏,无事退朝,那是废话,扯淡而已。天下这么大,哪里会没有事?光是批阅奏折,就够你忙活的。因此,成立一个以皇帝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

天下就像一个大的容器,百姓就像贮存在里面的财富。

容器太大,一个人就管理不了;财富太多、太贵重,一个人就难以守护。

所以帝王要真正统治天下,就不能只靠个人的力量,而需要和其他人共理政事,同守政权。

譬如唐太宗李世民,上台之后,将秦王府高参房玄龄、杜如晦任命为左右仆射,执掌枢机。

房玄龄长于出谋划策,杜如晦则在关键时刻善于作出决断,两人配合默契,形成后世誉为的‘房谋杜断’的绝妙搭配。

唐太宗还起用精通兵法的李靖为兵部尚书,魏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王珪、韦挺等原东宫旧属,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让他们在朝中议事,对朝廷大事发表意见。

还有侯君集、温彦博、戴胄、马周等人,都为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做过杰出的贡献。

如果有一个对皇帝忠心耿耿的领导班子,就算皇帝时不时偷懒,国家还是照样运转得好好的;相反,如果不组建一个出色的管理团队,就算皇帝再怎么努力,也是个累死累活的命。

尤其是开国皇帝,辛辛苦苦的打下江山,后半辈子还要累个半死,这样的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貌似朱元璋就是个这样的主,堪称皇帝之中的劳动模范。

我是绝对不会学朱元璋的,典型的工作狂,没什么意思。

我记得,唐太宗曾经说过,福祸无门,只是人自身的言行招来的。想要翻悔过去的错失已经不可能,只有谨慎行事,预防祸乱发生于未来。

选择最贤明的君王效仿,其结果是你自己只能达到中等德行君王的水平。

选择中等德行的君王效仿,其结果是你自己必定达不到中等君王的水平。

唐太宗是高级管理人才(很多学者称他为成熟的军事家和头脑清醒的政治家),朱元璋是劳动模范,我学不了唐太宗,也不可能像朱元璋那么勤奋。

但是,我总不能学正德(明武宗朱厚照)那样,养着一群小人,每次出游都弄得鸡飞狗走,大伙都不得安生。

正德不是个坏人,只是太有个性,而且纵容小人,养虎为患,算不得英明。

当皇帝的,不论是明主还是昏君,都想叫百姓做良民、顺民,可是在老百姓眼里,皇帝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可以捧你起来,也可以把你摔死。

别以为你是皇帝,就没人敢反你。不必到人吃人的地步,几个灾荒之年没处理好,恐怕就有人带头闹事。有些是惟恐天下不乱,有些是被逼出来的。

西晋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白痴皇帝,国家政事他一件也管不了,倒是经常闹出一些笑话。

有一次,他带了一批太监,在御花园里玩。

那是初夏季节,池塘边的草丛间,响起一片蛤蟆的叫声。

晋惠帝呆头呆脑的问身边的太监:“这些小东西叫,是为官家,还是为私人呢?”

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怎样回答。有个比较机灵的太监,一本正经的道:“在官地里的为官家,在私地里的为私家。”惠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有一年,各地闹饥荒。地方的官员把灾情上报朝廷,说灾区的老百姓饿死的很多。

这件事给晋惠帝知道了,就问大臣:“好端端的人,怎么会饿死?”

大臣回奏:“当地闹灾荒,没粮食吃。”

惠帝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叫他们多吃点肉粥呢?”

大臣们听了,个个目瞪口呆。

西晋出了这样一个白痴皇帝,周围的一群野心家,自然就蠢蠢欲动了。

让这种人治理国家,能不天下大乱么?

‘帝王’一词的内涵,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论,有法规,因此天下太平。

有了功劳,君臣谦让,这种美德会无形中影响老百姓的行动,老百姓却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古代的帝王任用群臣,不必有那么多的礼仪法规、赏罚奖励,就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伤害。

历史上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虽然没有传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是他们潜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海,所以老百姓不知该把功劳记在谁的名下。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神、圣二字经常一起使用,因为圣人真不是人当的,要上升到神的级别。

作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依据阴阳四时制定历法,按照农时所宜播种,充分发挥心智、体力和视听功能,节约使用山林江河的资源,在位时有土德的瑞兆,所以号黄帝。

颛顼高阳做领袖时,保护资源,治理土地,依据天象制定历法,崇拜山川之神,并按其尊卑秩序制定礼仪,依四时五行之气教化民众,虔诚的祭祀天地之神、祖先之灵。

凡天下之物,活动的禽兽,静止的草木,大到名山大川的神灵,小到丘陵坟茔的鬼魂,日月所照之处,没有不归顺的。

帝喾高辛当领袖时,取山川大地的财物,节约使用,抚养教育万民,引导他们谋利益,按照日月的升降制定历法,认识到鬼神的玄妙而虔诚的祭祀,整个部落的景象显得肃穆兴旺,社会风气显得道德高尚。

帝尧为领袖时,仁德涵养有如天空一样广博,智慧像神明一样微妙,人民像葵花向日般的追随他,像禾苗企盼云雨一样仰望他,富有而不骄纵,高贵而不傲慢。

虞舜为领袖时,多么微小的好人好事,也都要表彰,多么隐蔽的坏人坏事,也都要暴露,运用自然的法则来惩恶扬善,群臣心悦诚服而后让他们遵守各种制度。

综观五帝的治国之道,都能善用无为而治的法则,并在运用中使之体现为最高的和谐。

天下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实惠,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行为合乎道义,却好像生来就有这种修养。这些就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之仁德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五帝是以德治国,那么三王(夏禹、殷商、周文王)的治国之道,就是征服人心。

夏代推崇忠实,忠实过头了,就产生粗野的流弊,最好的补救办法是崇敬。

殷商时代,对忠的流弊进行了改革修正,推崇敬鬼神,讲尊卑。可是崇敬的流弊是迷信,最好的补救办法是文明教育。

周代的统治者为了矫正殷商六百年的动荡不安,大力提倡文治。然而文治也有弊端,那就是人们会变得太虚伪,于是又反回来提倡忠君爱国。

霸主的治国之术,是以权势来驾驶,以信誉来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

不讲信用,人才就会疏远;赏罚制度毁坏,人才就会离去。

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二者都不偏废,相辅相成。

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

运用仁德较多、刑法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较多、仁德较少的是五霸,只用刑法暴力而亡国的就是秦。

古代治理国家,其政制可分为三类,一是王者之政,靠的是人文教育;一是霸者之政,靠的是刑法的威力;一是强权政治,靠的是暴力酷刑。

现在我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治理国家,应该组建一个怎样的领导班子。

一个真正做大的老板,是不会事必躬亲的,通常会宏观的考虑问题。我希望能达到这个高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