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芳菲剪切 > 芳菲剪切最新目录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升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过去了。三嘎子除了顺利完成了股份制饲料加工厂改造升级外,还注册筹建了郎家川贵友生态园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筹建了两套管理体系和管理团队。

通过竞争的方式又承包了村集体到期的山场一千多亩,扩大了种植基地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

全村已经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他的职工和管理人员。

他本人经过入党程序,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并且成为郎家川村的一个支部委员。

自从以后,郎家川村的山场更绿了,村民更加勤奋了,腰包也鼓起来。

很多村民在改造升级后的饲料加工厂和他的郎家川贵友生态园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劳动领到了不少的劳动报酬,每年家庭收益几乎以翻番的方式出现新的增长。

这些年来,三嘎子免费带领村民二百多人次,先后到达河北前满峪和富足山庄,山东寿光蔬菜大棚,江苏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陕西杨凌示范区等地,参观学习十几次,实地考察学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村民们思想更加开放,心胸更加宽广,视野更加开阔了。

也激发了村民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郎家川村日后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赐物质基础。

三嘎子把走出去战略和请进来战略,进行了有效的配合与衔接,给郎家川村的长远发展,插上了远飞的翅膀,增添了不竭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公益学堂开班以来,郎家川村打架斗殴的发生率,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偷盗现象几乎没有再出现。

村民们正气一个劲儿的上涨。原来因为邻里矛盾纠纷,夫妻之间闹离婚的时有发生,现在邻里纠纷少了,家庭和睦了,社会治安案例和离婚率明显下降,村民们都已经把心思完全用在了致富奔小康实际行动上。

以前三五一群,七八个人一伙,聚集酗酒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减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

现在的村民都在一个心思出工出力挣钱致富,都认识到酗酒既不能发家致富,又浪费钱财,既带来矛盾,又伤害身体,造成村民之间不合,夫妻之间不合的危害性。

村民空前团结了。他们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和实力。

村民之间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出现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不甘落后,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浪费可恶的新面貌新气象。

更重要的是,村里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家庭都住上了新楼房,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已经普及,新的家庭轿车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村民们在三嘎子的指导下,已经建立了八个学习互助小组。

无论是公益学堂学习,还是外出考察,无论是中药材种植,还是饲料加工厂劳动,他们之间早已经营造了互帮互学,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纯谭市电视台,纯谭市日报等各大媒体争先报道郎家川村的先进事迹。

其中就报道了这样一个家庭。

郎家川村公益学堂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郎发财一家六口实现了人均收入三万多元。

郎发财的父母尽管年事已高,但是身体硬朗,他们都是贵友生态园里的管理人员。

他们两个老人学会了苹果栽培、修剪及套袋技术,成了三里五乡有名的技术能手,每年依靠管理技术,就能领到五万多块钱的劳动报酬。

儿子和媳妇除了在三嘎子饲料加工厂管理生产,还跟父亲学会了果木嫁接技术。

他们家庭最大的特点是全家集体学习,学习气氛异常浓厚。

外出考察学习带回来的各种视频和音频学习材料,他们一家每天晚上都要播放,观看学习。

他们掐断了家庭网络,专门静心观看和收听致富信息,并且长期做学习笔记。

而且还把几年来的学习笔记,分类整理,打印成书,印发给村民,免费学习。

郎发财家是郎家川村第一个筹建家庭图书室的家庭,他把三间配房腾出来做书房,收藏、订阅和购买了各地学习考察视频音频,国学经典书籍及视频音频讲座,各地国学经典论坛资料,农民日报,农村科技等各类报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指南各种用书,农业林业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家电维修实用技术,家庭食用油鉴定技术,化肥农药使用指南等各类谢谢图书和工具用书,共计一万八千多册,投资十万多块钱。

更需要报道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一岁,上小学四年级。小儿子六岁,还是幼儿园的娃娃。郎发财每天都要给他们安排部分适合他们学习的《三字经》等内容的记忆和背诵,要求他们每天都要背诵记忆。

除了背诵,他还为大儿子安排了一项任务——每天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体会或者笔记,做一件有助于家庭和助人为乐的事。

晚上休息的时候,两个儿子都会按时来到他面前“交作业”。他验收合格孩子们才可以休息。

他媳妇负责中药材种植与管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干在山上。

他们六口之家,年人均收入三万元以上,整个家庭年收入突破了二十万元。

记者采访了郎发财一家,中午郎发财的父亲,希望三位同来的记者留下来,在他家吃一顿便饭。

中午他老伴做了记者们最爱吃的韭菜笨鸡蛋打卤面。

韭菜是他们自己菜园子里的,鸡蛋是他们家山坡上散养柴鸡下的蛋,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绿色环保食品。

他们嘴里吃的面条不是小麦面,而是他们山区里种植的各种豆类做成的杂面。

这种杂面和韭菜鸡蛋是食品的绝配。平时只能吃一碗面条的杨记者,今天居然吃了两碗。

中午吃完饭以后,记者们和郎发财父亲闲聊时了解到,郎发财和马校长,村干部一行五人,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国学培训学习,为期一周。

等他们回来以后,还要安排郎发财的媳妇和村里的其她几位妇女继续轮换参加培训。

中午休息的时候,记者提出来看一看电视,郎发财父亲非常抱歉的说,电视断网了,最近一个时期一直利用电视观看学习视频。

因为郎发财不在家,他们两位老人还没有学会投影,不能在投影上学习。

郎发财父亲介绍,这个投影设备是儿子郎发财,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从北京买回来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