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联张燕,破匈奴,不北进,西为重。”
李儒给的这个发展战略言简意赅。
这里面最有学问也最微妙的是“不北进”。
这个不北进到底是什么程度呢?向北那就是太原郡的郡治——晋阳,那晋阳占不占呢?
也许李儒的不北进,西为重,是不希望童远部过于远离政治中心——长安,毕竟控制长安朝廷,才有控制下的名义。
童远却对于目前的长安,兴趣不大。他的想法或许是让羊长肥,等着以后再宰。所以,他以为西为重,是西边的匈奴......
他虽然有了想法,但他想看看孙资能否担此重任,于是问道:“对匈奴王庭和黑山军,稳住一派,攻打另一只,彦龙以为如何选择?”
孙资对于这两者都很厌恶,不过从董白、童远这边来看,肯定会有这么一个选择。
他心想,既然他之前和匈奴旧王庭交好,那是要联合旧王庭,选择向东发展了。可是他话刚要出口,就想到如果是这样,那根本没有变化调整,何故还要这样询问,以及特别准备重任?
看来恰恰相反,他镇定道:“将军已收编呼厨泉部,听呼厨泉愿意为我大汉征战四方,想来这匈奴单于的位置会归属于他。那旧王庭迟早会来找麻烦,从来只有我大汉让附庸让步,没有归附的还要要挟地位的。”
童远听了孙资这几句话,感觉非常契合他的想法。
孙资察言观色,知道的方向没错,继续道:“黑山军的张燕,已经被朝廷册封为平难中郎将。近日来又配合朝廷,阻止本地变乱与胡人南侵,想来在短时间内,是友不是担”
童远笑道:“孙彦龙真乃大才,不愧是太原甚至并州的名士。我有一事要专门请教彦龙。敢问这太原各望族是何情况啊?”
孙资却面容严肃,正襟道:“这太原除了将军仇人王允,这祁县王氏一族以外,尚有晋阳王氏、阳曲郭家和晋阳令狐家。其中,晋阳王氏与祁县王氏是晋阳及周边的实际控制者。”
“晋阳王家掌握实权的是王柔、王泽兄弟。兄长王柔,字叔优,曾任护匈奴中郎将,现在年岁已高,在家主事。弟弟王泽,字季道,是前任代郡太守,与刘虞关系密牵”
额,这还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
“而这阳曲郭家一族,当家郭缊,现任雁门太守,雁门、代郡连成一片,另有乌桓控制大片土地。其已故父亲郭权,曾任大司农,其叔郭遵,曾任东汉兖州刺史,光禄大夫。郭家、令狐家与祁县王家关系非常密牵”
童远现在是知道不能北进的原因了。
“晋阳王家和祁县王家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童远这话出来,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又补充道:“我为家族报仇,要搞清楚仇人,三代以外肯定不会追责,他们两家应该不是吧?”
孙资眼神中闪现一丝诧异,略微迟疑道:“确实没有听这两家有三代以内的关系,渊源方面就要直接问他们才知晓了。”
“不过,记得祁县王家祖上是东汉初的王霸、王殷这一脉。一百余年来赫赫有名。晋阳王家这一脉,一直名声不显。直到王柔、王泽兄弟拜入晋阳名士郭泰以后,才渐渐从寒门晋升为望族。”
真复杂啊,不过这意味着晋阳王家不一定是敌人。因为,太原郡老牌士族是祁县王家和阳曲郭家,而中都的孙家和晋阳的王家算得上是从寒门新晋崛起的。
不过,王允之前对并州年轻才俊特别关爱,在重视品德的汉朝,估计这些士族谁也不会对王允他们祁县一脉落井下石的。
历史上,确实是阳曲郭家与祁县王家走得更近。现年六岁的郭淮,会和王允侄子——王凌的妹妹结婚,并在王凌起兵反司马懿之后,上演了一把浓墨重彩的大戏。
而晋阳王家就有一些微妙了。代郡太守王泽的儿子,王昶与同郡的王凌在州郡都很有名气,王凌年纪大一点(当时的家族名声也更旺一些),王昶就把王凌当兄长看待。
后来晋阳王家与祁县王家渐渐形成竞争局面,王昶还成为曹爽与司马懿争夺的关键人物之一。
王昶的儿子王浑是灭吴的主要将领,位高权重,军事能力很强。不过,在灭吴之战中,他与顺江而下破金陵的王濬发生激烈矛盾。
另外,王昶的侄子王沈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因为被曹髦信任,却向司马昭告发曹髦举兵而闻名。
童远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他的身份和局中,不知道他能不能像自己期待一样,学习曹魏的道路,却又不重蹈覆辙呢?
他还是回到正题,道:“短期时间内,太原郡的形势恐怕还是群雄割据。但是,百姓的民生和组织生产不能停下来。”
孙资听了他的话,脸上闪过诧异神色。
之前,祁县王家等本地士族,想的是乘着灾人祸把农手中的好田产给买过来;各类军阀想的也是抢占地盘,向朝廷要官做。这个人竟然......
童远好似没有注意到,继续道:“吾打算认命太原郡的郡丞及一众僚属,而且职位包括给晋阳那边和东边黑山军那里安排。”
“啊?主公的意思是?”此刻,孙资的思维已经来不及思考许多,毕竟惊奇已经填满了他的大脑。
“这还只是一个想法,虽然有些急促,不过百姓民生可等不及。要是等到信使往来长安,朝廷任命州牧、刺史、太守、郡丞,恐怕就诸事误矣。”
“彦龙先生,有一件重要的事,你这边倒是可以准备了。那就是动身去一趟晋阳、阳曲等地,联络各望族,希望这些家族能够安抚百姓,与我展开贸易,缴纳一成收成,并提供相应情报。”
孙资回道:“彦龙知晓了,定不辱使命。”
孙资出发以后,童远又召集在附近的徐荣、卫觊、张录、胡琅儿、黄於、耿清、徐晃、贾逵、裴徽等前来议事,文武依次序分座两粒
众人先讨论匈奴呼厨泉部的安排,然后是无畏军、军屯的安排,最后是太原郡发展的规划。
呼厨泉部的事情比较好,安排了河东郡及渭阳君府吸纳人才为县、乡官吏,后续事务有太守王邑、郡丞卫觊等跟进安排。
虽然,不改变匈奴人原有建制,但不参与无畏军的,原则上要从事生产和管理,并且要依计划开展放牧、种地、手工业等。
军事上,无畏军主力不深入太原郡,至少相当兵力驻扎在河东郡。其一,是盯紧呼厨泉他们。其二,是不给太原各方过大压力。
卫觊却眉头一皱,道:“对于胡人,确实要保持警惕,只是我军初入太原,却没有展现实力,恐怕不利于震慑群啊。”
童远道:“确实有这个问题,所以我军需要与黑山军和晋阳那边保持良好关系。”
张录也补充道:“哦,考虑我军和匈奴旧王庭关系不错,这样风险确实低了很多。我军即使面对袭扰,最多也只是三方中的一方,如果形势有变,也来得及派遣无畏军、屯田军和呼厨泉部。”
卫觊还是指出漏洞,“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无畏军志要恢复并州,聚集下有志向者,这才刚刚进入并州,万万不可懈怠。”
童远道:“伯觎先生所甚是,我从没有忘记。有人在初步的胜利之后,就沾沾自喜,结果很快衰落;有人在取得一些成果之后,迷失了方向,背离了正道;还有人几乎取得了下,却无力再进一步,最后被别人窃取了成果。”
他的这段话到最后,连徐晃都有些疑惑,不知指的是谁。只剩下卫觊、贾逵看似知道了什么。
只不过,估计每个人想到的人物都不尽相同,但肯定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其中一个,是现在担任兖州刺史的那个人。
“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我辈需要共同努力。虽然接下来无畏军要暂收锋芒,但后面的敌人比较强大。不瞒大家,我们后面的对手是匈奴旧王庭,他们既占了大片汉土,又不听从朝廷的号令,早就不算是大汉的附属了。”
“不过,生产才是基础,没有充足的粮产、装备、补给,我们也没法供养一批精锐武装;如果百姓过得不好,无畏军和并州新军也无法专心投入建设、训练和作战。”
“更何况,我军的初衷就有让边军、边民能够获得应得的成果。民生如果搞得好,有大义所在,并州各地就会民心所向。就像这次各地豪强、汉民纷纷响应,我军才会进展这么顺利。”
众人都略有思考领悟,其中,卫觊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神色。民生和军事,他自己肯定喜欢和擅长前者,而童远比较擅长后者。
但相同的是,他们两人对无畏军、新军的期待都是来自民众,又为它们安稳、发展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