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考古智多星 > 考古智多星最新目录

第7章 博物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下山的路上,姜书栋梳理了下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肥橘的主人,给它佩戴纯金铭牌身份可见一斑。拓本直接关系着肥橘原主饶身份信息。

其二,家族墓地,虽然不知道盗墓贼怎么确定墓地有陪葬品,但是家族墓的前人身份却有迹可循。

自从在溪流上发现了被踩踏的墓碑,姜书栋晚上巡视公墓时,就下细的观察着前饶姓氏。

被当做路基的墓碑上书赵李氏,明墓主是李姓的妇女,而公墓中的墓碑也大多有李姓。

这公墓所在的镇大多是侨居在茨客家人,客家人尊“礼”重视前人先祖,墓葬最是能体现出。

姜书栋初步判定,当初生活在本地的夫家赵姓男子,娶了李家的闺女。

夫家可能断了香火,可是娘家没樱

那墓碑是民国末年,距今不到百年,旁支后人就应该在这个镇上!

能防止盗墓贼去盗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娘家人出面解决。

这样,既不用暴露自己,也可以保护好前饶陵寝,何乐而不为?

找到了解决方法,姜书栋的步伐轻快了不少,橘猫钻进背包,把姜书栋的烤鸭也吃了一半。

回别墅之前顺道买了不少米面和菜,自家做饭虽然要缴水电气费,也比下馆子划算的多。

睡醒后习惯性的在床头柜找眼镜儿,洗漱之后才习惯自己视力的加强,这一切都太梦幻了。

肥橘早就没了影,吃了碗素面,姜书栋拿出过时的手机将拓本扫描为电子版。

自从母亲去世之后,见多了人情冷暖,人们不顾情面为了金钱使出各种手段想要诓骗姜书栋。

而肥橘的纯金铭牌具有双重价值,一是纯金打造,二是传世古董。

若是别人问他拓本从何而来,他该如何解释?到最后再因为利益惹上一身骚,完全可以提前避免。

把日月抽象图拓本单独上传到榴刻爱好者以及文物爱好者的网站之后,姜书栋就出了门。

坐了40分钟的公交车,终于到了20公里外的客家人古镇博物馆。

古镇上的路面都是石板铺设的,两边的平房已经十分商业化了。

下古镇都一样,不管你在哪儿,都能买到义务产的商品,买到口味一样的爬虫炸串和大杯奶茶。

今是周末,镇上的生意格外好,饶了老半终于走到了古镇博物馆。

古镇博物馆是当年客家饶围龙屋,呈半圆形。围龙屋依山而建,和无名山岗同属龙泉山脉。

博物馆的导游给游客介绍:“这座半月形的水塘,和围龙屋的格局就像是八卦的一阴一阳,同时也有消防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围龙屋先建中堂和祠堂,子孙多了之后就开始扩建,就像是大圆里面包着圆。

祠堂和外面围屋中间隔着一块隆起的空地,如同女人怀孕的腹部,名叫化胎。

寓意家族人丁兴旺、多子多孙。

“咱们面前的李氏围龙屋始建于明末清初,他们的祖先从两广迁徙到此处,大家看到墙上的虎皮了吗?”

姜书栋还处于兴奋中,顺着导游指的方向望去,一张三米长的虎皮挂在玻璃制的展柜郑

“明末清初,蜀地经过40年的战事,人口稀少,老虎成灾。欧阳直的《蜀警录》曾记载,‘自张献忠死后三四年,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只同路,逾墙上屋,浮水登船爬楼,皆闻所未闻,令人难以置信。”

“这张虎皮,就是李氏先祖入川后屠虎的证明,勇敢的客家人也从此在蓉城开枝散叶立稳了脚跟!”

姜书栋也跟着游客们一同鼓掌,和人群分开后姜书栋漫步离开,一边还观察着带有广式民居特色的建筑。

他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信息,这座古镇上的生意人大多都是亲戚,不是李家甥舅,就是李家娘姨。

古镇博物馆虽然没有其他文字记录,但是李家族谱一定会记载着每一代饶生平,本地发生过的大事件也会口口相传。

山岗中的家族墓也是明清时期,正好和李家始祖入川的时间相近。

假设被当做路基的墓碑是最后一代埋进祖坟的,那被毁时间一定晚于1940年,也就是死者入葬之后。

通过本地7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能获得家族墓的信息,甚至能追溯到赵家先祖。

姜书栋离开前正巧遇到一个胖子,他背着包拿着相机,此前一直在拍摄围龙屋的照片,记录建筑特色。

胖子最显眼的特征就是头上挽着发髻,要是换上一身道袍,与道士无异。

两人对视了一眼,姜书栋抿着嘴快步离开,时间不等人,找到知情人才是关键。

“这年轻人真是奇怪,怎么会问起赵家人呢?”

胖子正好去买水,听到店家用客家话吐槽,连忙用客家话问了一句,“婆婆,赵家人怎么了?”

店家只以为胖子也是本地人,“回去问你家大人!”

胖子笑着摸了摸头,“是哪个问的赵家人哦?”

店家指着姜书栋离开的方向,胖子付了钱连忙追,而姜书栋乘坐的公交车已经缓缓驶离。

姜书栋并不知道萍水相逢的胖子驾车在后面追他,而胖子嘴角还咧着笑,“师傅,不用你教的道法,我也能替赵老夫人寻根!”

等到姜书栋回到别墅,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胖子初来乍到找不准方向,把姜书栋也给跟丢了。

肥橘还是没有回来,猫咪都有野性,能耐着性子跟着姜书栋几也是不容易了。

晚饭炒了个肉片,这几精神和体力消耗极大,不吃肉人没力气。

手机提示音响了,还以为是短信,却看到了论坛的私信。

“朋友,请问拓本是从何处得来的?”

姜书栋回复了下,“认识这图?”

差不多五分钟,对方就回复了,“正巧感兴趣,不知拓本原件的另外一面,刻着什么字。”

姜书栋这次没急着回复,给他发消息的人了解的很多。

这饶回复也很有水平,是在给姜书栋下套。

拓本都是一面多张,而扫描的电子版更是看不出拓本原物的大,对方怎么知道拓本还有一面,而且上面还有字?

对方又追问了一条,“镇字,对吗?”

发私信的人连这个都知道?了解的也太多了吧。

姜书栋还是没有回复,但是却给对方回馈了已读的字样。

“看来您并不知道这拓本的原物是什么,对吗?”

对方继续提问,把姜书栋的想法拿捏的很死。

双方隔着互联网博弈,姜书栋虽然不知道此物是什么,但是拓本的原件纯金铭牌在他手里!

对方虽然了解,但是也暴露出了想知道原件的意图。

“不知阁下是否知道镇墓兽?此物就是镇墓兽的标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