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只见圣阳道长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着一绣有八卦图的白色道袍而更显超尘脱俗。他对众人道:“《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什么是“道”,道可道,非恒道。可心会而不可言述,可神通而不可语表,品其韵味而无穷尽。一个“道”字,它远比“理”、“天”、“心”、“无极”、“太极”等言词更为完美。”浅显地讲,道就是“本”就是“|根”,天地由道而生,万物由道而化,先天地之生而生,后天地之存而存,这就是道。”道“具有不生或无待的特性:万物皆是被生的,而“道”则无所从生,是独立固存的。“道”具有 不化或常住的特性:万物皆流,而“道”不变。“道”’具有 不偏或不滞的特性。它是周遍一切,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没有偏执 。可以与佛家《心经》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相通之处,与易学中之无极、太极有相通之处。道”’具有 无形或形而上的特性。
听得这些话语,众人似耳目一新。以前书上深奥的话语令人百思不解,今天却被圣阳道长讲得如此明明白白。
道长接着又道:“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我觉得,其实质就是一个人“道行”高低的标准而已。也就是一个人对“道”的体悟程度。“在《道德经》一书中,我觉得有四处精华。自此可领悟全书要义。
其一便是第一章开篇的那两句。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欲读道德经,须先弄清道、心、欲(人的精神与各种要求)、名(主观意识)、器(有形的物质现象)、德(道在精神方面的体现与标准)等等诸多关系与概念。道是本体,在天地这个层次上来看,万物是万物。而在道这个层次上来看,天地也是物。 因为天地是由道生成的,在道的状态下,它是一种混然不分的状态,是没有天地人及世间万物的概念的。有了天地之后才有了人。 而人则是有思维有意识的。人们出于自身的生产与生活需要而对天地万物予以认识研究,并且为天地万物等都定了一个“名”,表达了人们的一种认识。而在道的状态下,是没有这些主观的精神活动的
梅庆书道:“ 所以人理解道就带有了人的主观看法 把道当成了 自然的人化 或者 人的自然化 道长觉得觉得呢
圣阳道长道:”名与其所要表达的对象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也就是说,名并不能完全表达对象。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嘛 。”
梅庆书道:“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以名之 ,强字之曰道。
道长点头道:“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不得已而垂象示民。但“道”可以“意尽”而不可以“言说”。故得意忘象可矣。”
圣阳道长又道:” 名的另一种含义就是道的具体体现,而无论是道本身还是其具体体现则都是难以言表,难以尽述的。无名,就是那种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天地就是由此而生成的。
在天地之前,我们称之为先天,有了天地之后,我们称之为后天。有名,则是指后天,则是指后天人的一种主观精神活动。人对天地万物分别予以命名以示区别。所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有了人,才有了世界等等。
众人听得如茅塞顿开,圣阳道长又道:”
第二处精华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讲的是天地万物生成演化的规律。天地万物化生之理 ,道合而为一,散为万殊。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气清轻,上升而为天,阴气重浊,下凝而为地。 天一地一,共为二。此道生一,一生二之义。
赵震南道:“
这也就是《易经》中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圣阳道长点头道:”是的,看来你听明白了。“
丁香兰道:”这样看来,世间万物皆可归为阴阳两类了吧?“
道长脸露微笑道:”孺子可教也,看来咱们老祖宗的阴阳学说你就可以渐悟了。世间万物都脱不了阴阳范畴,人分阴阳,有男与女,动物分阴阳,有雌与雄,刚键为阳,柔和为阴。这世间分阴阳,就成了什么?
苗疆女子道:“岂不是阴世间和阳世间么?”
温婉婷笑道:“老百姓通俗的话是阴间与阳间吧,哈哈。”
圣阳道长又道:“有天地而后有万物,其万物之生,在于天地阴阳之相合之交泰,如男女之合而生子女。
文耀武道:”道教的这个理论就是源于这里吧,
道长点头又道:“故“三”就是交,就是合。相交相合而生成万物。 这个理论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参悟诸子百家大有裨益
赵震南问道:“
那老子强调的无为而无不为呢
道长接着说道:”
对于“三生万物”,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人与心上起经纶”,即“心生万物”。
所以,古代又有“我思故我在”的命题。 ”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即已将天地万物生成演化的规律给揭示了出来,言简而意赅。
当然,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的详细过程并非如此简单。 至于具体的生成演化模式,大家可以参看《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那是无字天书。
欧阳雅晴道:“不解的是,同样是八卦图,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的区别是什么?”
圣阳道长接着说道:“先说先天八卦,以先天八卦在六位上的是艮卦为例, 其上一阳爻,其下二阴爻,这表示,坤卦纯阴之卦象,经过三次发展变化后,而形成或产生了一点阳; 那么依次而推之,到九的位置上,则坤地纯阴之卦也就变成了天。完成了由阴到阳,由地变天这一循环过程。 它 恰恰反应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欧阳雅晴道:” 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 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 称为天地定位; 震巽两卦对峙, 称为雷风相薄; 艮兑两卦相对, 称为山泽通气; 坎离两卦相对, 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道长接着刚才的话又讲道:“这个图式的重要性在于,它向我们提示了物质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或模式。 同样的道理,天阳变地阴也是这样,只不过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行去而矣。 这个图所反应的大道理,通用于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规律。那后天八卦把乾坤错了一下位置 代表的是什么呢 ,后人也正是用此图来解释人间万事万物的。 比如,名望极高的《奇门遁甲》就是根据这张图的理论才创立的。还有其他许多预测方法的建立,都离不开这张图。 后天八卦只是一种象, 它是通过阴阳这两种符号来告诉我们阴阳变化在不同位置所处的状态的。 ” 最好的解释,就是奇门遁甲中的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在洛书六的位置上是后天八卦的乾卦,根据阴阳二气之形成演变过程,认为这是阳气始生之地,配属开门,表示开始或产生的意思。 在一的位置上,后天坎卦,为休门,休者晦也,隐也,不明显的意思。表示一阳初生,尚未得其用之意。另外,此地也属纯阴之地(先天坤卦),而阴极必生阳,故此处表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北方生门,为三阳开泰之地,万物复生。 正东方伤门,阳气得用,与阴相战,而有伤损, 东南巽地为杜门,表示阴气自此而生,而阴气之作用就是收敛万物,使万物得以成熟 ,正西为惊门,阴而旺而与阳气相战,故为惊门。到此一周,阴阳互变在每一处之状态,就说得非常清楚。这就是洛书与后天八卦所蕴含的大道理。
丁香兰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见山非山 见水非水 见山还是山 见水还是水。”
道长马上回应道:“ 这句话之所以为精华,是告诉我们一种应世接物的方法,也是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这句话也是修道之人所奉行不悖的根本方法。其立论根据是:“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点儿也没有人的智巧在其中。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做 , “无为先须有作” 。只有“循理而行”、“中规中矩”的“有作”,即合于天地大自然以及万事万物的规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为”。 ”
道长捋了捋胡须,环视了一眼众人,见众人都听得入迷了,自己也越讲越有兴致,他接着又道:“
第四处精华,我觉得在于“有无相生”的辨证法了。 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如高下动静长短等相对概念。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还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里需要强调地是:互相转化的观念。《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地互根,阴阳互变。 祸福及其他任何事情,都并非是一定不变,也都是互相转化的。
温婉婷听到这里,补了一句:”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道长接着说道:“掌握了无为而无不为以及有无相生之方法,则应世接物,自可优刃有余。”
“道德一经,原是四通八达,修身在此,治世在此,推之天下万事万物,亦无有出此范围者。合道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动静语默,皆合于理。 心中有所本,则自不会被外物所役。 不为外物役,则自得其乐矣。”
赵震南解说道:“与世无求品自高 ”
道长点头微笑道:“等而下之地说,就是幸福的人生了。”
道长停顿了一下,又讲道:“我觉得,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把握,则与道德一经,庶几无惑矣。 当然,仅仅从理论上明白了“道”,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要“修证”。 所谓修证,就是体道、合道。 而要想体道、合道,只有清静无为才可以做到。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欧阳雅晴道:“《大学》里说 知之而后能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就是这个意思 。”
道长又对众人接着讲道:“所以道德经中反复重申少私寡欲,清静无为。” 欧阳姑娘可以举一反三了。 因为只有“无为”才可以体于道、合于道。
欧阳雅晴道:这就是儒释道三教中的异中之同
圣阳道长鼓励地说道:“所见极是,高明 。” 老子与庄子,都主张“绝圣弃智” ,其所真正反对的“智” ,我觉得应该是人的各种私心私欲 。是佛家所说“贪嗔痴”的“贪欲” ,并不是要人们都成为无知无识的“傻子”。
道长看了一下众人又道:“庄子认为,有机事必有机心 。有机事必有机心吗? 我看不一定 。”
赵震南道:“我觉得是先有而后能弃之 ,才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道境 。就象过河需要乘船 ,但是到达了彼岸 , 船就可以舍弃了 。”
道长解说道:“他们的观点,其实都是为了体道合道才说出来的。
赵震南道:”我自无我 , 何须有知 ”
圣阳道长越讲越来了精神,他又滔滔不绝地说道:“修证的方法,就是第一章中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妙,指的是道,须去除人心之私欲才可能观得到,而观道之法也必须“无欲以观之” 。 窍,指人们在修道时意念守照之处 。即玄关一窍 与道合一时,必须以无欲观之,观其天地万物生成演化之妙 。”
众人似乎感觉道长所讲道理越来越精彩,听后如大彻大悟般。
道长接着说道:“而当你真正做到与道相协和时,就叫作“得一”,那可就不得了了。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得一而万事毕。”佛家讲:制心一处,则无所不为。 佛家讲:制心一处,则无所不能。 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 到了“得一”的地步,便会生起观世音菩萨的“同体大悲”之心了 ,因为圣人是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的。“
听到这精彩之处,,温婉婷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对道长说道:“佩服,真的佩服道长,竟然将佛道儒三家讲得如此明了。”
道长微笑着继续讲道:“ 关于合道之修法,道德经中说了很多,如“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
还有一句与日月合其明的吧 呵呵,记不真切 -
文卓称赞地说道:”已经够清楚的了!”
-
道长又道:“这也是修行之法,还有很多,不细说了。道德经,其与世人之益处有很多的 。我等若果能以此应世接物,就会“常乐”一生了 -
温婉婷道:“呵呵 , 知易行难啊 。”-
道长点头笑道:“但有诸多之苦处,究其原因,也正如书中所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者常乐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归结起来,人们所求的也只是名与利二字。这两个字,其实也都是因为我有这么一个“身”。 -
文耀武道:“ -正所谓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道长点头道:“呵呵,是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 不仅会让你学识上有增进,而生活也会觉得幸福的多了。”-
文卓道:“知足则常乐,这么说来,激流通退也是明智之举。《易经》中的乾卦,讲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规律。其于人而言,则有韬光养晦、才能初显、升腾、鼎盛阶段、盛极而衰这几个阶段。在鼎盛阶段时不要得意忘形,而应该思考如何功成身退。 否则,最终就有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的叹息了。”
众人听了,皆大喜道:“解得妙极了。”
各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三十三章 感伤千佛崖